close

同行---陪孩子走第一哩路
卡繆在〈異鄉人〉一書中提到:「夏季傍晚的熟悉路徑,既能通往一場好夢,也能通往一間牢房。」在勵友的工作經驗中,每每聽到孩子們的故事時,總會忍不住慨嘆為何他們的成長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而且,當人生隱隱浮出兩條以上的路徑時,為何他們常是走向較艱難的那條道路?當我百思不得其解時,耶穌說:「我就是道路。」是的,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勵友中心發現當為這樣的孩子走第一哩路,協助他們在意外頻繁的狀態下存活,協助他們自己開挖生命的穴脈,協助他們畫出一張生命的藍圖。有人說:「不能回頭的路,往往走的最深最痛最遠!」,可幸的是,勵友有一群人,在神的看顧下,與孩子同工、與家庭同行。

  有距離的背影

使用前、使用後

有一次在同工的報告中看到了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彷彿是行銷廣告上使用前、使用後的對比照片,第一張是兩個男人的背影,比較矮比較壯的那位,背著有點過時但很耐用的背包,我想是爸爸吧,另一位則是穿著國中運動服,和前面的男士相隔了五公尺以上的距離,社工說那個孩子的名叫小健,和爸爸有點疏離;然而,另外一張的主角依然是他們兩位,但是,他們之間的距離顯然靠近很多,近到爸爸可以將手輕輕地搭在彷彿又長高一些的兒子肩上,仔細端詳照片上的日期,從五十公尺到零共需三個多月的時間。三個月其實不算長,有時要看到孩子們的改變需要二倍、三倍或更多更多倍以上的時間,有時甚至只能等。然而,小健和爸爸之間關係的神速進展,除了家人間的體諒、同工的陪伴外,改變觀看孩子的角度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契機。

搭肩的背影  

觀看青少年的各種角度
那,我們又該如何來觀看青少年呢?來到勵友中心後,我體會到觀看青少年需透過三種觀點,才能反射出他們最真實且全面的樣貌:

 

一、顯微鏡觀點:顯微鏡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析物質的成分,運用在孩子身上,就是提醒我們需要以更微觀的、細膩的角度來看他們生活的細節,像中輟的孩子常常不是表象的不愛唸書,更多時候是在學校裡遇到了挫折甚至是霸凌,而這些因子不移除,返學就遙遙無期,所以,我們應更體恤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碰撞,瞭解他們的需求、感受,發現他們面臨的限制,試圖在最大的設限中,協助青少年找到最大的自由。

二、放大鏡觀點:放大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放大物體的影像,正如我們看待孩子的方式一樣,我們應該試著去放大他們的優點或是感動的觸點,擴展撼動的幅度,例如:中心的孩子常常是餐飲學校的學生,個個煮得一手好菜,我們除了邀請他們來中心大展身手外,更讓他們在募款餐會中展現他們的好手藝,也讓捐款人看見這些孩子的獨特之處,從中體會青少年獨有的熱血與創意,信任有時是非常有力量的。

三、望遠鏡觀點:望遠鏡的用途並非一般認為的影像放大,而是收集光線,收集的光線就越多,影像就越細膩,換言之,收集的總光量決定了影像的細緻程度,就像是我曾看過的一部電影叫〈在黑暗中漫舞〉,在電影中導演動用了一百架攝影機,全方位地觀照一個簡單的故事,然而,當我們在慨嘆,不知現在的青少年到底在想什麼時,我們看待他們的角度是否也能這麼全面呢?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長大原本就是辛苦的,所以,與孩子同行,需要的常常不只是耐心、不只勇氣,而是『觀看他們的角度和距離』,唯有距離夠近,才能聽見微弱的吶喊;有時轉個角度,才能看見改變和解決的契機,然而,這樣的同行,不是另外一種豐盛嗎?

 

 研發專員 /周佩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勵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