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嘛就再窮困一點,不然拿不到補助……,多出那一點點的收入,卻拿不到補助,生活更是痛苦!』這常是社工員在協助一些困苦家庭申請資源時的感嘆!青少年社會工作者也常有這些心情,對於愛去不去學校的間輟生,反而比乾脆中輟不去學校的學生更難介入服務──因為這些間輟生(中輟邊緣)還沒到被通報的標準。在有標準的通報原則之下,讓大家可以選擇在『標準規定與流程』的邊緣裡,感覺相安無事,因為少年的行為還沒有踰越”那條線”,『嚴重到』需要介入提供服務。也許要等到明日新聞頭條出現因為經濟困頓,單親父母親手弒兒、或一群惡少群毆街頭遊民,當父母緊張的出面道歉,在道歉也不是,不道歉也備受指責情況下,大家再來分析該歸屬誰的責任,責任歸屬就網民比誰的聲勢大,讓世人的價值判斷兩極化。雖然我服務這些少年也夠久了,但我卻常處於”邊緣衝突”的心情中,該不該說些甚麼中肯的話來看青少年,不過擔心的是,我的論點很可能會帶來兩極的反應吧!有沒有一種”價值”的存在,讓人不會因為”標準、規定”、”靠近標準規定的邊緣”產生兩極化的命運!

 

我只能說處於邊緣的人不太容易被發現,即使被發現了也很難會有人願意靠近他──因為他還不夠可憐、還不夠嚴重、還沒有達到服務的標準、還不符合開案的條件、再加上他沒有被服務的意願,所以等待是唯一的策略?

聖經中記載著,有一天,耶穌特地來到格拉森人的地方,醫治釋放了一個被鬼附的人,他是一個住在與社會隔離、在墳墓旁的一個邊緣人,耶穌卻讓鬼進入一群豬裡投海自盡,不惜巨大的代價拯救這個被鬼附的人。在那時代一頭豬的價值是很高的可以賣很多的錢維生,更何況耶穌讓許多頭豬換得一個人的生命自由。

多數人在面對這些困苦危難的邊緣人時,會把這些人從社會中隔離開來,因為他們對這社會較無法提供正向的價值,反正眼不見為淨,除非哪一天你侵犯到我的權益,不然井水不犯河水。但對耶穌而言,那些被遺忘的人們,祂總是先主動起身前往,進入到他們當中,帶來醫治與盼望。勵友秉持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社工員至街頭外展尋找在外遊蕩的少年,為他們成立類家的少年服務中心、在一些資源匱乏的社區裡與教會共同建立兒少友善據點,服務家庭生活困苦的兒少、另24小時的緊急短期安置中心提供遭受性剝削少年的身心靈照顧等,去年更進入需要保護(家庭暴力)的兒少家庭,提供醫療照顧、情緒支持、親職教育等;協助提升家庭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家外安置,維繫家庭的完整。勵友的服務試著不讓這些處於邊緣狀態的兒少及家庭陷入更危險的地步。達高績效、訂定標準、建立服務模式是我們專業服務的基本態度,而我們期許自己的是『要做得比專業多更多』!

 

『邊緣』是一種很容易讓人忽略,甚至可以有放棄的藉口,然而處於邊緣的人其實與你我的價值都是一樣的!只是他們被標準、被標籤斷然的切割!
耶穌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翰福音12:26。勵友的服務對象始終在這些『處於邊緣』但極有需要的人身上,我們尋尋覓覓的就是這些最小的弟兄,在這紛紛擾擾、價值混淆的社會裡,我們持續地與神同工,願在他們的身上一同經歷美好的生命歷程—恢復個人與家庭的價值,不再處於邊緣!

 

副執行長 / 吳易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勵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